全保温罗茨泵主要分为皮带传动和齿轮减速两种。
全保温罗茨泵由泵体、泵盖、轴、齿轮、转子、填料、压盖等部件组成,该罗茨油泵有带传动和齿轮减速机驱动两种形式,可以反转作用,轴两端处装有骨架耐油密封,中间装有回油装置,以防进气或漏油。
全保温罗茨泵的特点是:转速低,,流量大,消耗小,自吸,无须引油。可以运行正反转使用方便。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工厂油类的运输方面。如:润滑油,涂料,高粘度玻璃胶,油脂等液体。也可用作食品的输送如:豆浆,酵母,蜂蜜等。全保温罗茨泵它在普通的罗茨泵基础上增加了保温套有利于蒸汽保温,热水保温,导热油保温等。应用广泛的行业有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日化,等输送行业。全保温罗茨泵适合输送高粘度的液体因为他具有自己的优点。
优势:
1、合理的紧凑结构,少而精的部件,能简单操作维护,工作;
2、它还具有的就是他得转速低于转子,运行平稳,没噪音,磨损小,寿命长的特点。
3、该泵的侧面吸入面积大,缓慢的齿轮容积,脉动压力小吸入,能达到5m。
4、该泵的转速跟流量形成正比,有自动调节流量的功能。
全保温罗茨泵的缺陷介绍:
1、机油泵供油量不足或无油压现象:工作装置提升缓慢,提升时发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内有气泡;提升时液压系统发出“唧、唧”声音;拖拉机刚启动时工作装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时间油温升高后,则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轻负荷时能提升,重负荷时不能提升伸缩舞台.
故障原因:(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2、油泵内部零件磨损油泵内部零件磨损会造成内漏。其中浮动轴套与齿轮端面之间泄漏面积大,是造成内漏的主要部位。这部分漏损量占全部内漏的50%~70%左右。磨损内漏的齿轮泵其容积效率下降,油泵输出功率低于输入功率。其损耗全部转变为热能,因此会引起油泵过热。若将结合平面压紧,因工作时浮动轴套会有少量运动而造成磨损,结果使农具提升缓慢或不能提升,这样的浮动轴套更换或修理。 回转式罗茨油泵,油泵壳,后盖、齿轮箱体、轴承盖、轴承压盖、主动轴、从动轴、转子、传动齿轮、主动轴和从动轴密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齿轮箱体
3、为整体封闭的环筒形,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通过轴承、轴承压盖、密封件、轴承盖、轴承压盖与齿轮箱体的左右两端安装联接,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分别安装在齿轮箱体内右端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在泵壳的右端侧设有侧端板,在泵壳1的右侧端板上一体设有外环联接套和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配合的轴套,泵壳的右端通过其联接套与齿轮箱体的左端对接螺栓固定联接,两个相互配合的转子分别固定安装在泵壳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轴端上,后盖通过螺栓与泵壳的左端固定联接,在泵壳右侧端的轴套内分别设置有主动轴和从动轴密封装置,在密封装置的右侧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固定设有甩油环,在泵壳右端的联接套内侧结构形成有内腔,在内腔与泵体的进油口间设有连通的导液管。罗茨油泵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溢流阀则调节到压力,当抽油泵进出口压力超过调节压力时,溢流阀溢流,压力降低;当压力过低时,油泵向压力油箱注油,从而使压力上升至调节压力。两个蓄能器的作用是避免抽油泵进出口压力的剧烈波动,抽油泵的进出口压力达到工况要求。 当罗茨泵做上冲程运动时,电磁开关打开,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抽油泵,当光杆接触到上行程开关时,电磁开关关闭,气路不通,这时抽油泵做下冲程运动。
当光杆再次接触下行程开关时,电磁开关打开,气路开通,再次向抽油泵气。 单相流试验装置,主要由动力油缸、玻璃泵筒及柱塞、液压控制系统组成,是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的核心部分,其的特点在于利用液压控制系统带动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具有行程稳定、沥青保温泵换向、模拟井下工况完备等特点,能比较真实地模拟井下的各种工况及抽油泵内液体的流动状态。
性能参数表
型号 | 流量 m3/h | 工作 压力 mpa | 进出 口径 mm | 允许吸 上高度 m | 传动形式 | 配用功率 | 功率 KW | 泵效率 % | 选数 r/min | 介质 温度 ≤°C | 重量 kg | 应用范围 | ||||
减速器 型号 | 三角带 代号 | 电动机型号 | ||||||||||||||
(S)LCW-10/0.6 | 10 | 0.6 | 40 | 6 | ZD14 | A1778 |
|
3.0 | 60 | 400 | 200 | 167 | 沥青、 冷凝油、 稠油等、 | |||
4.0 | ||||||||||||||||
(S)LCW-18/0.6 | 18 | 0.6 | 50 | 6 | ZD14 | A1778 |
|
5.5 | 60 | 400 | 200 | 219 | ||||
|
4.0 | |||||||||||||||
(S)LCW-38/0.6 | 38 | 0.6 | 65 | 6 | ZD14 | B2350 |
|
7.5 | 64 | 400 | 200 | 269 | ||||
(S)LCW-50/0.6 | 50 | 0.6 | 80 | 6 | ZL200 | B2350
|
|
11 | 68 | 445 | 200 | 1160 | ||||
B2388 |
|
18.5 | ||||||||||||||
(S)LCW-80/0.60 | 80 | 0.6 | 200 | 6 | ZL23.1 |
|
30 | 69 | 209 | 200 | ||||||
(S)LCW-100/0.6 | 100 | 0.6 | 200 | 6 | ZL23.1 |
|
37 | 71 | 254 | 200 |